风流小村医

作者:唐家太少


“电是靠老式的发电机,天黑村里只有村委会有电,几块贫瘠的土地,一直都靠镇里救济勉强度日,村里但凡有点劳动力的男人都出去打工了,一年能回来一次吧,过节好的时候能吃上顿肉,经常都是几个月不见油星儿,村里和大多数留守村一样,老弱病残一箩筐,村里的妇女还算比较坚强,上山摘些野生的山货交给贩山货的商人背出去。

“你们村的山货那个时候就有啊,那怎么还那么穷?”记者问道。

“那个时候山货是全是野地里采的,村里人都是谁抢到是谁的,根本不给第二年预留保护,往往还没有长大的山珍,为了凑数量斤数就都摘了,慢慢的数量越来越少,听村里的老人说,好多种类现在已经看不到了,等于是都绝种了!

另外一个道山里来贩山货的那些货商爬了那么远路来,就是为了多挣钱,哪里肯给村民高价啊?给的价格通常连市价的一层都没有,村民再拖跑山的汉子给换吃的,再给跑山的邮递员一些费用,剩下的可想而知了!”李向阳耐心的解释道。

“哎呀,费劲力气采的,最后剩的少的可怜,难怪啊!”记者叹息道。

“再后来呢?”记者问到。

李向阳被记者问的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,这个时候祖奶奶接过话头说道:

“再后来啊,这个李向阳去了,就四下的跑,听说有工程用沙子,就跑去跟人联系,说小话,费人情的,搭工搭料的,让人家免费给开了山,修了路。”

“啊?说免费就免费啊?”记者诧异。

“哪那么容易啊,是当时他们正好缺填海的沙子,从外地进来又不划算,我就去讲免费提供,不过他们得帮忙开山修路,其实折算下费用是差不多的,那个时候人家企业不都讲个扶贫工程嘛,我就跟他们说了村里的情况,反正整个算下来他们没什么损失,还落一个好名声,这个笔生意都不亏的!”李向阳说道。